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徐医门户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社科动态

联系我们

办公地点:
徐州市铜山路209号行政楼431室

联系电话:
0516-83262585

联系邮箱:
xzhmuskc@126.com

当前位置:徐州医科大学社会科学处 首页 > 正文 > 文章详情

    关于申报2022年度徐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通知

    来源: 作者: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10:24点击:


    各有关单位: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凝聚起全市上下齐心谋发展、促跨越的磅礴之力,更需要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贡献智慧力量、提供智力支撑。为更好汇智聚力,引领全市社科界服务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助力我市现代化建设,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审阅圈定了一批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课题,现与部分征集课题同步发布,有关事项特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申报。各单位按本通知精神做好宣传发动,统一协调组织申报;分散在各领域各方面的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可自行申报,也可自拟题目申报,集体或个人申报均要填写《申请书》。

    申报截止时间:20211231日。逾期不予受理。

    申报方法:确定选题后按要求填写《徐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课题申请书》《论证活页》。《申请书》一式1份。《论证活页》一式2份,采取匿名方式,A4纸打印。如果有故意遗漏和遮蔽不严的,一经查实,取消当年立项资格。以上纸质材料报送社会科学处,同时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xzhmuskc@126.com,邮件主题注明“单位名称+课题申报”

    结项时间2022630。凡此间提前完成研究成果的,请及时将电子文稿发送至指定邮箱,以利第一时间向市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


    二、加强资质把关。本年度课题立意新、难度大,在各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申报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独立开展所选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具有相关课题研究经验、业绩和成果,原则上应以副高职称以上为主体兼顾中级职称申报群体。课题组负责人要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参与课题研究全过程并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课题组主要成员一般不超过5人,不得空挂名


    三、提升资助质量。根据选题申报情况及课题组的资质,由专家组审定后,发徐州市社科基金立项通知书并列入规范管理,有关课题规范将在立项书中说明。本年度对书记市长圈题采取委托和公开发布的模式并分阶段重点资助,对其他优秀成果结项时予以资助,部分优秀成果编辑《领导参阅》《社科专报》等报送市四套班子领导。凡有市领导重要批示的成果,直接列入重大课题资助,并优先推荐参评市政府社科优秀成果奖。资助经费随结项证书拨付。


    四、注重体例文风。本年度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形式为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对策方案。每项成果原则上6000字左右,必须运用最新数据和最新情况,注重原创性、针对性、操作性、启发性,在现状归纳、问题分析、对策建议上下足功夫。要求文风朴实、语言洗练、结构严谨、观点鲜明、信息量大、体例规范。本人对所写的各项内容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合法性直接负责,恪守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保证无知识产权争议、重复申报、提供虚假信息等科研失范行为。市社科联有权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课题负责人拥有其研究成果的署名权。凡不着边际、抄袭剽窃、拼凑整合、旧文翻新、一稿多用的,概不予结项。


    为方便人文社科研究工作开展,烦请有关老师加入“徐医人文社科交流群”,谢谢!群号:488406473


    联系人:秦岭

    联系电话:0516-83262585

    联系地址:徐州医科大学主校区行政楼431

    电子邮箱:xzhmuskc@126.com


    附件:1.2022年度徐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2.徐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课题申请书

    3.徐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课题论证活页

    4.徐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格式


    附件1

    2022年度徐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1.徐州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徐州打造区域中心基础分析及对策建议★

    3.徐州打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方向、模式与机制研究★

    4.从现代化视阈下分析徐州产业强市的最新定位

    5.探究“五个徐州”建设的逻辑关系

    6.构建大兴“五种风气”制度机制研究

    7.徐州完善创新体系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

    8.加快提升我市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和执行力的思考与建议

    9.探索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10.如何加快建设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11.徐州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12.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模式、路径研究

    13.构建产教融合发展生态,助推建设产业强市的研究

    14.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5.徐州“数字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

    16.基于数字经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研究

    17.区域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体系建设研究

    18.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财政支持政策研究

    19.聚焦产业发展,发挥板块力量,加快打造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

    20.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建设产业强市提供强劲人才支撑

    21.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徐州路径研究

    22.淮海国际港务区的实践创新研究

    23.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文化溯源与软实力提升

    24.新时代背景下徐州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机遇和发展路径

    25.徐州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6.双碳目标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研究

    27.整合淮海经济区文旅资源,打造淮海经济区文旅中心城市

    28.建设区域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29.基于双碳背景下,探索提升城市“蓝值”有效路径

    30.徐州开放平台资源整合思考与探索

    31.挖掘近现代城市工业文化,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32.“四史”教育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研究

    33.应对老龄化社会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对策性研究

    34.乡村振兴视域下徐州法治乡村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35.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36.徐州与国家中心城市对标差距与提升路径研究

    37.西楚文化与徐州的城市文化定位

    38.徐州市区域品牌创新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39.模因论视角下短视频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40.推动徐州市电动车企业开拓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市场的可行性研究

    41.发挥侨资侨力助推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42.徐州“四个中心”城市首位度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43.法律明白人制度化建设与徐州市区域法治社会深度推进研究

    44.徐州市黄河故道区域生态保护立法研究

    45.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46.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研究

    47.三孩政策落地措施研究

    48.枢纽经济时代下徐州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研究

    49.幸福徐州视域下学前教育适应二胎三孩举措的办学策略研究

    50.地方优秀民间艺术资源在美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备注:标“★★”的系书记市长共同圈题,标“★”的系书记或市长圈题)